韶山連井岡 湘贛今更紅|紅色印記:紅軍史上最年輕軍長尋淮洲故居
編者按:湖南是“革命搖籃,偉人故里”,有著深厚而獨特的紅色文化資源。如今,這個承載歷史榮光的紅色文化資源大省,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,全面貫徹落實“三高四新”戰略要求,永葆初心、永擔使命,拿出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的勇氣,再次開啟自己的蝶變之旅。
尋淮洲故居。
紅網時刻記者 張興誠 瀏陽報道
在湖南瀏陽社港鎮東南方,周洛景區附近,有個占地面積9平方公里的村莊——淮洲村,這就是紅軍史上最年輕的軍長尋淮洲烈士的故鄉。
尋淮洲,1912年生,1927年初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。同年9月,隨瀏陽工農義勇隊參加秋收起義,并隨起義部隊進軍井岡山,參加開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斗爭和反“會剿”作戰。1928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。1929年春隨紅4軍轉戰贛南、閩西。先后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排長、連長,紅1軍團第12軍34師營長、團長。
1930年11月,尋淮洲率紅34師第100團參加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次反“圍剿”作戰,因為指揮果斷,作戰有功,被任命為紅12軍第35師師長。隨后,他率部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二、三次反“圍剿”作戰,屢建戰功。1932年3月任紅1軍團第15軍45師師長,12月任紅21軍軍長。
1933年,在第四次反“圍剿”作戰中,尋淮洲率部牽制國民黨軍幾個師的兵力,保證了紅一方面軍主力取得黃陂、東陂兩個戰役的勝利,榮獲中央軍委特別嘉獎。黃陂戰斗中,他率紅21軍插入敵后,切斷國民黨軍第52師退路,為全殲該師創造了條件。
同年7月,紅21軍與紅7軍改編為紅3軍團第5師,他任師長。根據黨中央指示,紅3軍團4師、5師和紅5軍團34師組成東方軍,執行收復閩西連城、新泉蘇區和開辟閩北新蘇區的任務。他率紅5師從江西廣昌頭陂地區出發,向福建進軍,入閩作戰幾個月,連戰告捷。
1933年10月,尋淮洲被任命為紅7軍團軍團長。率部參加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“圍剿”作戰。1934年1月,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。
1934年7月,紅7軍團奉命組成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,尋淮洲任軍團長兼抗日先遣隊總指揮。在4個月時間里,他指揮部隊轉戰閩浙皖贛邊幾十個縣,行程3200多里,牽制了大量國民黨軍,擊退其無數次的圍追堵截,有力地策應了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。
1934年11月,尋淮洲率部進入閩浙贛蘇區,與方志敏領導的紅10軍合編為紅10軍團,任第19師師長,奉令先行出擊浙皖邊,繼續率部英勇作戰,連連取勝。12月14日,在安徽太平縣譚家橋戰斗中,他指揮部隊同數倍于己之敵展開激戰,不幸腹部中彈,壯烈犧牲,年僅22歲。
1938年5月,陳毅率部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,途經茂林鎮時,為尋淮洲重建了墳墓,并為他親筆撰寫了墓志銘:“尋淮洲同志是紅軍青年將校,以游擊戰斗著稱,畢生為革命利益、民族利益犧牲到底,足為抗日戰士之楷模”。
2009年9月14日,被評為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“雙百英模”之一。
尋淮洲故居位于社港鎮淮洲村黃獅塘組,始建于清道光年間,坐北朝南,土木結構。故居是三合院形式的普通民居建筑,主體建筑面闊五間,夯土墻,懸山頂,覆小青瓦,東側設橫屋(四間)一棟,西側建有廚房、牛欄、豬圈、灰屋等,為湖南瀏北地區普通民居建筑。
尋淮洲烈士生平事跡陳列室。
為緬懷英烈,2013年投入100余萬元進行了規劃、修繕設計、周邊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,按原貌復原建設了故居4間,陳列室5間,修通了村道至故居的1000米硬化水泥路,新建了故居停車場,完善了周邊配套設施。故居目前建筑面積約700平方米,展線長度3000米。
故居是尋淮洲追求革命理想、走上革命道路的起點,是他一生追求革命理想的歷史見證和載體,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紀念價值。2011年1月,尋淮洲故居被公布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,并于2013年正式對外開放。
故居陳列實物62件、圖片62幅,生動地還原了尋淮洲烈士短暫而輝煌的一生。一張張照片、一個個實物,能讓人從中感悟到革命先烈們不畏犧牲、奮勇殺敵的革命精神,經歷一次深刻的心靈洗禮。
「 支持紅色網站!」
感謝您的支持與鼓勵!
您的打賞將用于紅歌會網日常運行與維護。
幫助我們辦好網站,宣傳紅色文化。
傳播正能量,促進公平正義!

- 歌頌毛澤東偉業,傳承紅軍精神——四川巴中經濟開發區“毛澤東圖片展覽館”活動紀實(系列
- 邊紅軍:從抗擊疫情看毛主席的貢獻——在烏有之鄉紀念毛主席誕辰127周年大會上的發言
- 申鵬:一支神奇的“少年紅軍”
- 蕭武:紅軍時期粟裕為什么級別比彭林劉徐低,沒擔任過軍事主官?
- 106歲老紅軍杜宏鑒逝世,長征嚼著辣椒和皮帶翻過玉龍雪山
- 曹征路 | 是西安事變救了紅軍嗎?——重訪革命史之三十一
- 緬懷先烈 砥礪后人——故鄉紅色游記
- 萬圣節穿紅軍服表演引質疑,涉事公司如此回應你滿意嗎?
- 申鵬:紅軍那么苦,為什么大家都來加入?
- 緬懷先烈 跟著總書記一起感受天地英雄氣